一、引言/基隆社造中心主持人向家弘
說明這次討論會跟全國社造會議的關係,希望大家可以提供更多的意見,有助於文化部未來制定社造政策。
社造的初衷
只有申請文化局的補助才叫社造?其他局處的不能叫做社造?有申請計畫才叫做社造?沒有計畫就不算做社造?社造一定要跟政府補助有關係?
社造到底是什麼?可以做什麼?又為什麼而做?希望由大家一同來詮釋。
談一談生活,談一談基隆Talk About Life and Keelung
如果暫且撇開上面的問題,無關乎補助、無關乎計畫,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以及一個國家的公民,是不是能單純地談一談從日常生活到社區、城市跟社會,透過事件或現象的觀察,我們發現了哪些問題?這些問題是個人的還是公共的?我們又應該做些什麼呢?
二、討論會進行方式:
討論會主要分成兩個部分,第一部分討論基隆公共議題,共分成八組,各組選出桌長與記錄各一名,以KJ法進行分享與歸納;歸納分類後,再次就各分類進行延伸討論跟補充,以增加討論的深度;最後將討論的內容轉化成積極的社造宣言。第二部分則是各組上台分享討論的內容以及社造宣言。
步驟一:各組選出桌長與記錄。
步驟二:由桌長引導組員在便利貼上寫下自己的意見與觀察,一個意見寫一張。
步驟三:由桌長引導組員說明自己寫的內容,可於分享過程中同步進行分類或全部分享完後一起進行分類。
步驟三:為每個類別設定標題(由個人到公共、由問題到議題)。延伸或補充。
步驟四:訂出小組組名,透過討論的內容擬出社造宣言。我希望….,我可以….,我想要…。
步驟五:各組分享。
三、綜合重點整理:
整理八組所討論的內容,從生活細節、社區工作到對城市的觀察,可以歸納出以下六大議題面向,每個面向之下又蘊含許多重要的公共議題:
1、公共治理:資訊公開促進公民參與、跨域整合、公私部門交流平台、政府資源的共享分配與整合。
2、世代協力:社區共老、青銀互助、社會參與等……
3、友善城市的軟硬體設備:改善公共空間與使用(閒置空間再利用、特色公園、館舍的使用推廣、無障礙空間等)、交通問題(指標、道路、停車、大眾運輸)等……
4、環境議題:衛生、環保、生態、食安等公民素養。
5、教育與文化:學校社造化、在地特色、藝文發展、媒體自律等……
6、城市定位與國境競爭力:港市合一、在地就業、企業提升、城市觀光與行銷。
若呼應全國社造會議的四大議題,以下就大家的討論內容分述之:
(一)公共治理:
參與者主要提及希望政府資訊能更有系統的公開,雖然目前可以看到部分資訊的公開,但是大部分沒有被整理或爬梳,如果可以有系統的建立資訊的公開與交流管道,能更有效促進公民參與、跨域整合、公私部門交流、政府資源的共享、分配與整合。另外也提到政策要更接地氣,其中也包含了社區計畫的推動應該要能更有彈性,目前的補助制度過於僵化,包含期程過短、經費項目規定過於僵硬,在執行面上確實限制了發展,另外在政策推動或人才培力上,應該要能跨部會跨局處資源整合,避免資源重疊不均。但這樣的意見並非單方面要求政府,與會者也提出了希望成立能經常性討論公共事務的聯盟,創造與公部門對話的平台,反映了市民對於公共治理的期盼與渴望。
(二)世代前進:
不同世代的需求在這次的討論中也顯現一二,大家提出對各個世代因應社會變遷的看法。在青年學子世代,認為教育方面應該更重視在地文化的認同,以及對於社區公共事務的認識與參與,學校社區化是公民參與的基礎;青壯就業人口方面,應努力打造友善的就業環境,包含港市合一的軟硬體建設、企業提升、創業支持、空間的釋出、社區產業自主等;打造高齡友善城市,事實上基隆人口比例上已屬於高齡城市,在地養老的觀念也透過社區型的支持行動在落實,但顯然還是面臨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,包含更友善的空間與交通、尤其基隆首先面臨到坡地以及大眾交通工具的挑戰,再來就是如何更有效打造青銀互助的系統、提高社會參與與世代共融,都是大家關心的面向。這些種種的議題,仍然回扣到公共治理這一塊,而不同世代的發展若能一齊正面發展,便能起到互相幫助協力的作用。
(三)多元平權:
關於多元平權這個議題,主要有提及的部分落在媒體自律以及對於館舍規劃與使用的需求。媒體自律這一塊許多組別都有談到,其中包含了媒體真實性以及自媒體的普及與隱私權問題,媒體型態的轉變以及數位科技的普及性大大影響人們的生活,也包含了社交與社會關係,裡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議題,如何培養多元文化的尊重與交流,也顯現在對於媒體網絡訊息的交流與價值判斷上。另外也談到基隆一些公共館舍的規劃與開放,還需要更多元,更能包容不同類型的使用者需求,這項訴求同時也應該涵蓋社區環境與公共空間。
(四)社會共創:
這個部分比較有觸及到的還是在於對於城市定位的想像,希望能夠透過公共治理朝向港市合一以及文化觀光城市發展,建立國際能見度。另外還有提到的是環境永續的部分,但尚未有細節或具體的描述。
(五)其他:
值得一提的是基隆在公寓大廈社造方面的發展與經驗,持續透過社區行動,從居民的公民意識培養著手,打造和諧的社區氛圍,但是理想與現實總是拉鋸,公廈自治其實問題層出不窮,大家也陸續提出一些想法,包含重新檢視公廈管理條例、公廈社造行動的公共性、成立公廈平台等,需要大家共同累積經驗並釐清問題與策略。
小結:
從這次論壇的多元討論中,可以看出大家其實有許多的觀察跟想法,也有反思的能力,這可以視為很好的開端,在過去社造人才培力與組織經營的基礎上,未來能進一步引導大家從這些議題當中,循序漸進的討論出一些具體的做法。與會者也提出了希望成立能經常性討論公共事務的聯盟,創造與公部門對話的平台,反映了市民對於公共治理的期盼與渴望,這個部分也是值得持續發展與關注的。